红色影视 | 《大进军》:“得民心者得天下”
电影简介
《大进军》是解放战争系列电影,主要包括了《解放大西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大战宁沪杭》四部,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支野战军从1949年4月到1950年4月解放全中国的过程。
剧情介绍
浴血攻坚-《解放大西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该片讲述的是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开始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一野”挥师西进,他们翻越冰雪覆盖的祁连山,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不畏艰苦。解放大西北战役主要包括三部分:歼灭胡宗南集团、歼灭马家军、解放新疆。对歼灭马步芳的兰州一战是他们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人民解放军以近万人的代价,彻底消灭了马步芳的主力,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的河西走廊的门户,为解放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奠定基础。
勇追穷寇-《南线大追歼》
“如果停止追击敌人,就永远追不上敌人了。”作品描写了解放军在三大战役后向全国进军,第四野战军以及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遵照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的号令进军解放中南,对盘踞在湖南广东等地的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大追歼。影片以长沙起义、衡宝战役、解放广东、粤桂边围歼战四部分作为框架。解放军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历经八个月,共歼敌三十余万,全面向我们展示围歼白崇禧集团的历史过程,再现解放军战争史上辉煌的篇章,体毛泽东军事思想“远距离、大规模、迂回包围”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乘胜追击-《席卷大西南》
“中华民族的血流的够多了。”讲述解放军解放大陆全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解放西南四省。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庆典礼炮中,在毛主席部署下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与贺龙率领的三野一部开始进军西南,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再打之”的战略实施方针。他们渡乌江,攻白马山,围歼敌军,“彭水大火”是影片的一场重头戏,敌宋希镰部被川东的解放军主力所痛击,十余万人仓惶而逃混乱中,造成了整座彭水县城被烧成灰烬的惨剧。最后解放军活捉宋希镰,歼灭胡宗南部队并打下成都,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依托西南一隅等待反击的幻想。西南战役结束后,邓小平深情送别刘伯承,展现刘、邓的友情。
突出重围-《大战宁沪杭》
“解放军是解放人民的,上海就是我们的家!”本片讲诉1949年4月20日,我百万雄兵分中、东、西三个集团发起渡江战役,再现了渡江战役万船竞发的浩大场面,致使国民党的千里长江防线瓦解。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栗裕等同志率领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继而攻克南京,占领杭州,最终解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的有关片断、德高望重的历史当事人的回顾有机地融入影片之中,两个时空的切换向我们着重表现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两大战役,他们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为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精彩片段
推荐理由
进军是进行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大进军》系列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实性战争影片,其表现的历史事件、人物、重大的战争进程绝不是虚构的,它符合史实向我们展现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不同的战略方针,更好地引导观众进行探索与思索,进一步了解时代背后的历史深层的意蕴。
影片在表现历史战役中也注重塑造人物,生动表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讴歌人民军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些英雄群像体现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也使得影片呈现出取材角度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历史信息。
同时借用影片艺术呈现的色彩与面貌的视听表现来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带给我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意义,达到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回望,崇尚英雄,牢记胜利的来之不易。
心灵感悟
当四部影片在屏幕中展现中华历史长卷中这一重要片段时,我们也许都会有相似的感悟: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历史是不能忘却也不应该忘却的!
新疆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新疆解放、群众在大雨滂沱的泥泞中帮助解放军运炮、彭水大火时救火、上海解放不使用重武器等镜头场面,彰显出人民群众之所以热情高涨地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正是由于有着视人民如亲人的人民军队和党的领导,也反衬出国民党军队脱离群众,导致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传递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信号。
也许我们会被毛泽东战略思想所折服,也许我们会在解放军们奋不顾身中看到力量,也许我们会嘲笑蒋介石偏安西南一隅的幻想。但是无论如何,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舍生忘死的战士们,更深切地懂得共和国的旗帜上所凝结的历史内蕴及其沉甸甸的分量。致敬历史,笃行担当;致敬英雄,践之于行。
上一篇: 党建知识 |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总要求